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分享,今年1種名為Tarlatamab的新型抗體療法。它運用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抗體(BiTE)技術,精準引導T細胞攻擊癌細胞,臨床試驗中展現出超過4成的反應率與高達8成的疾病控制率;示意圖。(圖取自shutterstock)
葉立斌/核稿編輯
〔健康頻道/綜合報導〕小細胞肺癌(SCLC),被醫界形容為「癌症界的飆仔」,來得快、轉移猛、復發急,是所有肺癌中最難纏的一種。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分享,今年1種名為Tarlatamab的新型抗體療法。它運用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抗體(BiTE)技術,精準引導T細胞攻擊癌細胞,臨床試驗中展現出超過4成的反應率與高達8成的疾病控制率。
廖繼鼎在臉書粉專「廖繼鼎醫師 出神入化的癌症治療」說明,小細胞肺癌不是一般常聽到的肺腺癌,是1種來得又快、轉移又猛、預後又差的癌。它佔所有肺癌中的10%左右,但卻是最令人頭痛的一種。台灣的病人常常在診斷出來的時候,病灶已經全身跑了;一開始用化療+免疫治療,或許有效,但半年後復發,很快就沒藥可用了。
請繼續往下閱讀…
廖繼鼎說明,Tarlatamab不是化療藥,也不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,它是一種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抗體(BiTE)。簡單說,就是幫T細胞裝上導航系統,引導它找到腫瘤細胞,精準殺死。它針對的是一種叫DLL3 的蛋白,這個蛋白在正常細胞幾乎沒有,但在90% 的小細胞肺癌細胞上大量表現。這就像是找到了一個「只屬於壞人」的記號。Tarlatamab 就是導引T細胞靠近癌細胞,然後啟動攻擊!
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提到,小細胞肺癌不是一般常聽到的肺腺癌,是1種來得又快、轉移又猛、預後又差的癌。它佔所有肺癌中的10%左右,但卻是最令人頭痛的一種。(圖取自shutterstock)
廖繼鼎分享,來自國際臨床試驗的數據。
●反應率(ORR)超過 40%,亞洲病人甚至可達 46%。
●疾病控制率超過80%。
●中位整體存活期可達19個月(比多數標準療法高出兩倍)。
●對於腦轉移病灶也有效,這點尤其難得!
廖繼鼎提到,它不是萬無一失,副作用需要小心,這類藥物容易引起兩種特殊副作用。
●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(CRS):發燒、低血壓、呼吸困難,常在第一天就發作,需要醫護團隊迅速應對。
●神經毒性症候群(ICANS):可能在用藥後幾週才發生,出現認知、語言、視覺、行為改變,甚至癲癇。
廖繼鼎說,好消息是,目前多數副作用都可控,只要熟悉評估和處理流程,風險就能大幅降低。他認為,不是每種癌都有新希望,有武器,就該知道。這聽起來像是一則研究新聞,但這不是學術,是正在影響身邊人的事。
廖繼鼎提醒,Tarlatamab是一個可以問問主治醫師的新選項,不保證治癒,但必須給病人知道「還有路可以走」。他強調,「即使是最難纏的癌,也值得我們不放棄。」
☆健康新聞不漏接,按讚追蹤粉絲頁。
☆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,請上自由健康網。
熱門賽事、球星動態不漏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