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主題館/肥胖 增心衰竭風險 | 生活新聞 | 生活

by 健康編輯
0 comment




世界衛生組織(WHO)指出,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,除了影響身體機能運作,還會引發各種代謝異常及心血管疾病。根據統計,超過80%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有肥胖問題,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表示,過重、肥胖可能會直接對心肌造成傷害,提高有「心臟癌症」之稱的心衰竭風險,1年內死亡率達2至3成。

國人死因  心臟病居第二


11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,心臟疾病位居第二名,而心衰竭的復發率、致死率相當高。郭志東說,過去心衰竭的發生被認為要合併高血壓、糖尿病或高膽固醇等危險因子,但近年來心衰竭患者愈來愈常見;研究顯示,單純肥胖也可能導致心衰竭,其發炎反應易促使細胞受傷。






郭志東指出,受損的心肌細胞會釋放一種名為肌鈣蛋白T(troponin T)的酵素,後來被應用於心衰竭的診斷及預後分析。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9500多名年齡在53至73歲之間、沒有心臟病的成年人中,測量肌鈣蛋白水平以及身體質量指數(BMI)。研究發現,BMI愈高,與肌鈣蛋白質量愈高有強烈的相關性。


這項長達12年的追蹤研究分析,最肥胖的人(BMI超過35)出現了最多的心衰竭案例,即使是肌鈣蛋白素質最高的人也是如此。而最肥胖且肌鈣蛋白素質也相當高的族群,比體重正常且肌鈣蛋白檢測不明顯的人,罹患心衰竭的機會高出9倍。

體重超標愈多 風險愈高


郭志東強調,即使只有一點過重,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;體重超標愈多、風險愈高。肥胖經常伴隨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等共病,對血管也漸漸累積傷害。首當其衝的,就是心臟需要更用力將血液泵送到全身,這會導致心臟擴張和心肌肥厚,長期下來,恐會改變心臟結構和功能,增加心衰竭風險。


肥胖還會引起慢性發炎,脂肪組織會釋放一些發炎因子,進而影響全身的代謝和免疫系統。郭志東說,慢性發炎會損傷血管內皮細胞,導致動脈粥樣硬化,這是冠狀動脈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。此外,發炎因子還可能直接影響心肌細胞的功能,導致心肌損傷。


肥胖也與代謝紊亂密切相關,郭志東指出,肥胖者常出現胰島素阻抗、讓血糖升高,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。高血糖會對血管和神經造成損害,進一步加重心臟的負擔。


肥胖對心臟健康的威脅不容忽視,郭志東強調,透過均衡飲食、規律運動、戒菸限酒和管理壓力這四大生活方式,是擺脫肥胖的重要法則。

千萬國際客又跳票?交長:今年有把握達900萬

觀光署去年千萬國際旅客目標跳票,儘管今年依舊以千萬旅客為目標,不過根據移民署初估,今年上半年國人出國有九一四萬人次,來台…

一日遊成主流…去年國旅旅次創新高 但住宿率僅26%

根據交通部調查,去年國人國內旅遊共計二點二二億旅次,創歷史新高,然而旅宿業卻是慘兮兮,國旅住宿僅○點六億人次,住宿率約二…

紓解急診壅塞 假日急症中心10月試辦、專收輕症病患

受到流感疫情、護理人力短缺等影響,年初各大醫院急診壅塞,為避免秋冬病患再度塞爆急診,衛福部健保署與急診醫學會、急診壅塞醫…

健康主題館/肥胖 增心衰竭風險

世界衛生組織(WHO)指出,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,除了影響身體機能運作,還會引發各種代謝異常及心血管疾病。根據統計,超過8…

經濟艙症候群惹禍?魔鷹愛妻搭機來台猝逝 醫分享「機上保命3招」

台鋼雄鷹隊洋砲魔鷹愛妻伊莉莎白日前搭機來台途中猝逝,令各界震驚。台中富足診所院長、心臟外科醫師楊智鈞在臉書表示,推測恐「…

11縣市大雨特報!范斯高外圍環流挾豪雨 恐下到明晨

中央氣象署今晚間8時15分針對11縣市發布大雨特報,影響持續至明天清晨。





0 則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