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師指出,藥沒效背後的常見原因有:用錯方法、用藥時間不夠、藥沒有進入鼻道;情境照。(圖取自freepik)
羅碧/核稿編輯
〔健康頻道/綜合報導〕低劑量類固醇鼻噴劑是目前醫學界公認安全、有效的治療過敏性鼻炎與慢性鼻塞的第一線藥物,怎麼別人都說有用,自己用了還是鼻涕倒流、喉嚨卡卡?嘉義長庚醫院耳鼻喉系口腔咽喉科主任蔡明劭指出,藥沒效背後的常見原因有:用錯方法、用藥時間不夠、藥沒有進入鼻道。
蔡明劭在臉書專頁「蔡明劭 耳鼻喉醫師」發文分享讀者來函,並說明首先要先確定「鼻噴劑有沒有用對方法」,很多人會直接往鼻孔中間猛力一噴,這樣反而容易打到鼻中膈,不但沒吸收、還可能刺激出血。正確的使用方式是:頭稍微前傾,將噴嘴朝鼻孔外側的方向,輕輕噴入,避免碰到中膈。每個鼻孔使用後,靜待幾秒再擤鼻涕。
蔡明劭說,其次是用藥時間,鼻噴劑不像止痛藥一樣立刻見效,它是用來慢慢控制黏膜發炎的。臨床上效果通常要使用1-2週以上才會出現,重度患者有時需要3-4週才能明顯改善。很多人撐不到那麼久就放棄,反而錯失效果。
蔡明劭表示,最常被忽略的原因是「藥根本進不去」,如果是嚴重的鼻中膈彎曲、鼻甲肥大,甚至慢性鼻竇炎或鼻息肉,鼻道可能早已被阻塞。這種情況下,鼻噴劑再怎麼噴也很難發揮作用。這時需要借助鼻內視鏡、影像檢查,看看是否有結構性問題。
如果確實是鼻中膈彎曲或鼻甲肥大太嚴重,蔡明劭會建議考慮鼻道微創手術,他目前採用的手術方式都以「安全、精準、保留正常功能」為原則,幫助患者打通呼吸通道,改善鼻塞與睡眠品質。很多患者術後都說,不只是呼吸變順了,整個人也變得更有精神。
蔡明劭強調,即使鼻噴劑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工具,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單靠藥物改善。如果使用一段時間仍然效果有限,請不要灰心,也不要勉強自己繼續「硬噴」。尋求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評估,才是更有效率、更安心的做法。
☆健康新聞不漏接,按讚追蹤粉絲頁。
☆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,請上自由健康網。
熱門賽事、球星動態不漏接